1、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
2、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第。

3、卜喇瓦肯尼亚的麻林地并向南航行到比剌莫桑比克港孙剌今索法拉港分船队进入了德拉戈阿港附近附近的南非风暴区,远远超过了季风航行的要求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从航海发展史角度看,比较成熟,具有创新性的突破。
4、郑和发现美洲论在2002年出版的畅销书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中,前英国皇家海军潜水艇指挥官加文#x2022孟席斯提出郑和船队的分队曾经实现环球航行,并早在西方大航海时代之前便已发现美洲和大洋洲的论点 2006年1月16日,北京和伦敦的格林威治国家海事博物馆同时展出一张1763年绘制的附注有永乐16年1418年的中国航海地。
5、郑和的船队到达此地后,本想继续南下,但一场悲剧突然发生了,船队的航程被迫停止了,而郑和将面对他的航海生涯中的第一次艰难考验 事情是这样的,当是统治爪哇国的有两个国王,互相之间开战,史料记载是“东王”和“西王”,至于到底是些什么人,那也是一笔糊涂账,反正是“西王”战胜了“东王”“东王”战败后,国。
6、直到这一年的十二月九日,他才率船队出五虎门,正式起航宣德八年1433,郑和“奉使历忽鲁谟斯第十七国而还”不久,约在宣德十年1435,他默默地在南京辞世,终年65岁郑和墓在南京市南郊牛首山南麓,当地群众俗称“马回回墓”其后裔自明清以来世代相沿,定期来这里祭扫,从未间断过第七次下西洋航程明朝。
7、再次,郑和船队以实现和平外交为宗旨,打通了中国与南洋各国海上交通,在南洋各国访问时,向当地人民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医药方法生活知识文明文化公平进行经济贸易,传播友谊,积德积善,受到南洋人民的欢迎其船队规模大技术先进组织严密航程遥远,深为南洋诸国人民敬佩在郑和下西洋之后的。

8、航海史方面郑和第一次横渡印度洋,开创了洲际航海史的新篇章,这对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开辟欧洲到印度的新航路以及对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起了先导作用,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航程,不难看出,郑和实际上是1516实际世界规模航海活动的引发者哥伦布西航对世界航海史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最大贡献是开辟欧洲到美洲。
9、西汉时,船队从番禺今广州出发,沿着北部湾海岸航行,经东南亚,横越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抵斯里兰卡后返航东汉时,航程更远达波斯湾这条航线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南海神庙位于黄埔区庙头村创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 ,距今已有1400年多年历史了南海神庙前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船出发的码头古庙地处。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